查看原文
其他

首次!唯一!创效1000多亿元!连登《细胞》《科学》!四川这所大学够“牛”


在“天府之国”四川,矗立着一所历史悠久、发展势头迅猛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四川农业大学。历经116年风霜洗礼,这里的竞争力与日俱增,这里的新气象与时俱进。是什么让这所名校实力越来越“牛”,在四川众多高校中独占一席之地?让我们一起回顾近期成果,揭晓川农“超牛”的秘密!


01

学科“牛”:世界前沿,潜力无限

学科建设是大学工作的龙头,今年暑假,川农首先迎来了有关学科建设成果的喜讯:

7月14日,据美国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2022年7月发布的数据(涵盖web of science2012.1.1-2022.4.30的数据)显示,继“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与生态学”和“化学”后,四川农业大学的“微生物学”进入了ESI全球前1%学科之列,成为学校第6ESI全球前1%学科。目前,四川农业大学拥有的全球前1%学科数量在全省高校中与西南交通大学并列第三,仅次于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位列全国农林高校前列

此外,学校另外5个潜力学科的潜力值本期均有上升,前景可期。

2022年7月ESI学科排名中,四川农业大学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


回望川农百余年奋斗历程,从农业学堂到综合性大学,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融合,一路笃行不怠造就了今日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川农目前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省重点学科20个;学校作物学科两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综合计分,川农在全国农林类高校、在川高校中分别位居第七、第四。未来,学校将构建“双核驱动、四维支撑”的学科布局,实施“五大工程”,开辟出一条具有川农大特色的高质量“双一流”学科发展道路。

02

人才“牛”:群贤毕集,英才辈出


一所大学的发展兴盛,不仅要靠学科实力,还要靠优秀人才。在过去短短两个月内,四川农业大学涌现出了一批心怀国之大者、投身科研道路的优秀教师,彰显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成果卓然:

01

7月15日,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冯琳教授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个人奖,是川内唯一获得个人奖的女科学家,也是川农大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女科学家。全国仅有20名女科学家和5个团队获此荣誉。


冯琳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02

7月2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18届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及教育教学奖颁奖活动在北京和香港连线举行。王静教授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18届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一等奖全国仅有10获得一等奖。此前,学校已有14人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人数位列全国高校前列。

王静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副主任。03

8月6日,2022年度第十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专家评审会议举行。评选产生了10位“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候选人陈学伟教授成功入选,也是四川省唯一入选者。“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是由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先生提议、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生命科学技术奖项,被誉为“中国生命科学最高奖”。


陈学伟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


04

8月14日,李明洲教授获得202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由国务院于1994年批准设立,旨在支持未满45周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李明洲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高校是人才汇聚之地,人才是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四川农业大学自1998年正式启动“人才工程”建设以来,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持续提升。到2021年12月,学校教授增长至431人,位列省属高校第一;省级及以上人才由108人增长至258人,增幅达139%,其中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由17人增长至112人,增长近7倍,位列省属高校第一

国以才立,校因才兴。现在的四川农业大学正广开进贤之路,引育四海英才,勉力书写更加恢宏壮丽的时代新篇章。

03

科研“牛”:创新不止,突破不断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作为四川最好学风高校之一,川农在科研方面更是取得了“里程碑式”突破:

7月18日,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彭远英教授研究团队的论文《基于参考基因组揭示六倍体燕麦的起源和进化》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在线发表,该项研究首次破译六倍体栽培裸燕麦的基因组,并深入研究了六倍体燕麦的起源与亚基因组进化,绘制出燕麦的“基因密码图”。审稿人评价这一研究“代表了植物基因组学特别是谷物基因组学的重大进展”。

近年来,学校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获得了包括1项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奖800余项(次),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研究水稻癌症的相关成果入选2017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Science等发表高水平论文。


国家所需,科研所向。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扎根巴蜀大地,坚持顶天立地做科研,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坚强支撑。

 金秋九月,山海相约四川农业大学的“牛”远远不止于此更多惊喜等你来到这里亲自发现新学年即将开启期待与每一个选择川农的你“双向奔赴”再启华章!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大家在看


热文

覆盖1349个专业!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

热文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有哪些变化?教育部5问答详解

热文

定了!2023年研考时间公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